区工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永刚讲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故事

学百年党史,讲红色故事。区工业总公司党委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围绕革命人物背后的故事,开展讲述红色故事系列活动。2021年5月10日,区工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赵永刚第二讲讲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故事。总公司党委班子成员、直属党支部书记、机关部室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学习活动。

他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语文研究工作,积极支持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工作,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贡献。

陈望道,1891年出生在义乌分水塘村-个中农家庭。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1915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获中央大学法学士学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返回祖国。那年6月,他任教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语文课,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

为了传播真理,他于1919年底返回故乡义乌分水塘村,着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1920年4月下旬,《共产党宣言》一书译稿终于完成,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于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巨大。除翻译《共产党宣言》外,于1919年至1921年问还翻译和介绍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等书,为传播真理作出重大贡献。

1920年4月底,陈望道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8月,中国第-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亦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正式成立。陈望道积极参与并做了许多工作,诸如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共产主义小组出版的内部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的创刊等。陈望道还一度担任劳工部长,为积极组织和发动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望道身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积极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

1923年秋至1927年在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等职。在党的领导下,他率领全校师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上海大学成为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上大师生不仅参加1925年的“五卅运动”,而且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组织了行动委员会,与工人一起并肩战斗。

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大学被查封,陈望道开始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1931年7月,因保护左派学生,南京国民政府密令加以迫害,陈望道被迫离开复旦。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浪潮,陈望道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始终走在前列。

1932年1月17日,陈望道等35人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国著作者协会。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文化界精英茅盾、鲁迅、叶圣陶、陈望道等43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宣告“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反对强加于中国配众的任何压迫,反对中国政府的对日妥协,以及压迫革命的群众”。

1934年,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文言复兴”现象,与人一起发动了“大众语运动”。主张建立真正的“大众语”和“大众语文学”,并创办《太白》半月刊,撰写多篇文章,宣传大众语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望道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同韦悫、郑振铎等人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联谊会,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秋,陈望道积极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奋力支持和保护进步学生。同年,为了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斗争的需要,成立了上海地区大专院校教授的进步组织--“大学教授联谊会”,陈望道被选为该组织的主席。

1949年4月,国民党大肆逮捕屠杀爱国人士,陈望道被列入黑名单。通过复旦中共地下党组织转移到叶波澄家中,5月27日上海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在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两个方面,继续作出重要贡献。他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四届代表和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至四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辞海》主编等职。

陈望道的一生是勇往直前献身革命的一生,也是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一生。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


企业动态

公司概况